今天
我们一起来认识
聊城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
直属二大队四级辅警陶爱峰
三十年风雨兼程,陶爱峰见证了交通管理的沧桑巨变:从手动指挥到智能管控,从“人海战术”到数字执法。但始终不变的是“交警在路上”的工作理念。在烈日下指挥疏导交通,在寒风中处理事故,在春运时连续值守……同事们说他"像钉在路上的路标"。
2024年8月14日傍晚,聊城突降暴雨,由于雨势过猛过急,在短短两小时内路面积水已经漫过膝盖,此时恰逢下班晚高峰,路面积水给大家带来了极大不便和安全隐患。看着雨势丝毫没有变小的迹象,正在岗亭执勤的陶爱峰当即决定立即清理附近的几个排水口,他冒着大雨在水中一步一步挪向排水口,借着警用手电的光束清理堵塞物,泡发的枯枝腐叶带着河腥味一股脑的充满陶爱峰鼻腔。突然,小腿传来剧痛,可看到越来越大的水势和困在水里的群众,陶爱峰顾不上检查,也不敢停歇,经过半小时努力终于把排水口疏通,看着雨水打着旋流进下水道,困在水里的车子终于跳跃着双闪开始缓慢前行,陶爱峰心里的石头这才落地。当积水退去,陶爱峰这才发现自己小腿上被划开了一道深深的口子,鲜红的血液还在不断浸出。
协助执法时,陶爱峰认真仔细、爱较真,被大家称为"黑脸包公"。但当面对需要帮助的群众时,他总是热情周到,非常的亲和,熟悉他的群众都说他是"热心老陶"。
2024年2月5日,陶爱峰在辖区巡逻,刚送完一群孩子过马路,回头发现一老人推着三轮自行车步履阑珊,艰难行走。看到这一幕,陶爱峰立即将车停好,上前询问“老人家,您这是怎么了?车子出了什么问题?”“哎呀,人老了,买点菜就回不去了。”老人边说边抹着泪。“您呀,可不老,我看看车子咋了?”看着断裂的三轮车链条,陶爱峰二话不说,立即帮着老人将车推上坡并停至安全地带。从警用摩托车的后备箱中拿出几十年跟随的“法宝”——各种修理工具,帮老人把三轮车的链条固定好,不顾满手油污,顶着寒风把老人安护送全回家。
"警察叔叔!我的考试证件忘在家了......"
2024年6月7日清晨,陶爱峰正在水城中学执行高考安保任务。突然,一名穿红色旗袍的母亲拽着面色惨白的男生冲进执勤点求助。陶爱峰看了一眼手表,还有18分钟,准考证、身份证却落在五公里外的小旅馆。"抱紧我的腰!"时间紧迫,陶爱峰抓过头盔扣在男孩头上,启动警用摩托车载着考生在早高峰的车流中疾驰穿梭。"水城中学路段需要绿波带!"男孩拿到证件后,眼看时间已迫在眉睫,陶爱峰立即上报指挥中心请求帮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在8点52分将考生顺利送达考场。当考生走进考场后,陶爱峰发现由于全程过于紧张,自己的双手一直在不听使唤的颤抖,久久不能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