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书法、演唱,这个辅警啥都会......| 时光印记里的辅警蓝

2025-07-21
开栏语:
卅载光阴染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在警徽闪耀的长河里,有这样一群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的辅警:他们在巡逻防控中磨砺担当,在化解矛盾中传递温情,在服务群众中践行誓言。他们是藏蓝队伍中的坚定基石,以无声奉献诠释初心如磐,岁月或许染白了双鬓,却从未褪去他们对公安事业的炽热情怀。
即日起,聊城市公安局推出“时光印记里的辅警蓝”专栏,一起循着时光的褶皱,聆听那些沉淀在皱纹里的忠诚故事,触摸那些流淌在血脉中的初心印记,让“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化作薪火相传的力量,激励全体辅警接续奋斗,为新时代聊城公安事业高质量发展续写新的荣光。

从警30年
他无论在什么岗位

都像一枚钉子一样

扎下根,尽好职

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奉献给了这身深爱的藏蓝

写作、书法、演唱

他样样精通

传播公安文化

讲好警营故事

他用自己的坚守见证了
聊城公安事业的发展与变迁
今天
我们一起来认识
聊城市公安局离退休干部处
四级辅警宋以钦
























人物名片
图片
宋以钦,男,汉族,1995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为聊城市公安局离退休干部处四级辅警。他30年如一日,扎实工作,默默奉献,先后20余次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表彰奖励。其中,荣获山东省政法委表彰2次,省公安厅表彰3次,聊城市政法委表彰2次,市公安局嘉奖2次,市公安局先进工作者10余次。



举步维艰创刊路,咬文嚼字才是真

时光穿梭,冬去春来。不知不觉,大家熟知的《聊城公安周刊》从1995年11月创办至2021年停刊,共出版发行26年。作为从第一期就参加创刊的宋以钦来说,亲眼目睹了《聊城公安报》到《聊城公安周刊》的发展过程。
图片
当时的办公条件,并不像现在这样好,没有网络,更无电脑。1995年,宋以钦和战友们在原聊城地区公安处东二楼两间狭小的屋内办公。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几支铅笔,几把尺子,几本稿纸,就是全部家当。为了办好第一期报纸,从选稿、版面设计、标题制作、栏目设置等方面均进行了非常细致的策划。对于上级的安排,他心领会神,做到一丝不苟,认真负责。怎样画版,文章与文章之间用什么花边,标题用什么字体,图片如何布置,所有这些,他都反复琢磨,反复推敲。直到现在,每当他翻开1995年11月16日第一期报纸时,他心情久久难以平静,那段时光令他终生难忘。
创刊初期,去印刷厂校对版面稿件都是骑自行车,有时一晌要往返好几趟,但为了把报纸办好,宋以钦从不怕苦和累。记得有一年的冬天,新一期报纸就要定版,准备印刷,编辑部发现,一篇文章有不恰当之处,如不纠正会影响报纸的质量。当时,下了一天的鹅毛大雪,路上交通不便,去出版社的路途举步艰难。临近夜幕,他三步并作两步走,徒步七八公里,路上滑倒很多次,爬起来继续前行,最终克服种种困难到达印刷厂打字室。打字员见到头顶白雪的他,说道:如果你若再晚来一步,我们就开始印刷了。像这样为了一篇稿件或者几个字而冒风顶雪的故事,在宋以钦身上还有很多,曾有同事说他咬文嚼字没有必要,而他却说:“公安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公安宣传工作更是如此,必须要认真仔细。
宋以钦深知:好的文章和好的标题,并不是一开始就非常完美的。要想写出好文章,必须反复琢磨,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其中,离不开咬文嚼字。1999年12月12日,辖区发生一起绑架案。远在千里之外的三个打工者,发财心切,竟回到原籍绑架人质,后来,被公安机关迅速抓获。他在构思标题时,几个题目同时出现在脑海里,像“千里之外来绑架”“三双黑手伸回故乡”等等。如何才能抓住读者的眼球,什么样的题目才能直击内心,宋以钦连吃饭时都在思考,后来经反复琢磨,定为“破碎的金钱梦”。果然文章一经刊发便引起极大关注,取得较好宣传效果。
在他笔下,许多的好标题见诸报端,例如,“网恋设下的骗局”“三块保险杠碎片锁住真凶”“酷娃娃沉醉酒吧,忙坏家人和警察”等等。他常说,通过办报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知识面,同时提高了个人的文化素养。




随警作战挖素材,精彩故事撼人心

多年来,公安各警种都有许多动人的故事:为了抓好治安防范,治安民警日夜忙碌着;为了办好户政手续,户籍民警不让群众多跑腿;为了道路畅通,交巡警坚守在路面上;为了侦破大要案,刑警们南征北战……这些说不完的警察故事,常常感动着他。宋以钦想:自己没有理由不把民警的故事写好。2004年3月18日,东昌府公安局刑警五中队历时半年,侦破一起建国以来聊城市最大的盗车案。在采访五中队队长时,队长说道,战友们为了侦破案件付出了很多艰辛。说到动情处,队长眼圈湿润了。当时,他深受感动,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
图片
2004年3月25日,该稿又在《大众日报》发表,大家都说稿子写得好。他说,不是写得好,是民警们的故事情节太感人,他只是用文字把故事串联起来而已!
多年的采访,使宋以钦更加了解群众,理解群众的苦与乐,让他的心与广大群众紧紧相连。采访中,广大群众的疾苦常常触动着他的心,有时他和同事们甚至是边采访边流泪。而一篇篇稿件,就是在这样的感触中写成的。
1995年至2018年,24年间,宋以钦共编辑出版报纸1085期,撰写人物通讯、工作通讯、大案写真、新闻特写等稿件共计3000余篇。在《人民公安报》《大众日报》《警界》《生活日报》《聊城日报》《聊城晚报》等多家媒体发表文章500余篇。




服务老干部,一样展风采

2018年12月,组织安排宋以钦到市公安局离退休干部处工作。岗位虽变,初心未改,他以服务离退休老干部满意为标准,和老干部们交流谈心,并虚心听取他们的工作经验,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他多次参加组织离退休老干部集体活动,参加离退休老干部党组织生活会,发放材料、照相、写文章,并做好后勤保障,得到老干部的认可和一致好评。
图片
工作中,宋以钦根据离退休老干部的生活状况,结合自己的个人写作特长,运用多年公安宣传工作经验,挖掘他们的退休生活状况。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出现后,离退休干部三个家属院党支部自发组建疫情防控小组,既当“排查员”,又当“协管员”,还自发捐款。这一举动让他非常感动,随后,他撰写了《退休不褪色,余热照初心》,在《聊城日报》等媒体上发表,让退休的老干部受到极大鼓舞,在社会上也产生了积极的反响。
宋以钦工作之余还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活动。他性格开朗、乐于助人,每年他都会参加市公安局工会组织的扶贫帮助活动以及下乡义务写春联送温暖活动,在现场唱民歌,唱京剧,唱豫剧,长年坚持不懈,受到群众的广泛赞赏。
图片
这就是宋以钦,聊城市公安局一名普通警务辅助人员。他带着真挚的情感撰写“聊城公安”之美时,为什么诸多亮点让他激动地眼含热泪?因为,警营30载,他用赤城的忠心写满了坚守与挚爱。他爱警营的生活,爱警察的故事,爱卫士的风采,更爱聊城公安“这片土地”,而且是爱得那么深沉。


阅读0
分享
写评论...